六、電腦組裝新手必看:10 大常見 Q&A
Q1:我自己組裝電腦會比買品牌套裝機便宜嗎?
A:不一定。DIY電腦的彈性極高,您可以自由選擇每個零件的品牌與等級,潛力上可以組出性價比更高的機器。但若對價格不熟悉,也可能買到較貴的零件。最大的優點是未來進行電腦主機升級或電腦維修時更有彈性,且能完全符合自身需求。而品牌機則享有完整的保固與售後服務,省去自己處理問題的麻煩。
Q2:電腦零件這麼多品牌,該怎麼選擇?
A:建議新手從主流大品牌入手,例如 CPU 的 Intel 和 AMD,顯示卡的 NVIDIA 和 AMD,主機板的 ASUS、Gigabyte、MSI 等。這些品牌的產品線完整,從入門到高階都有,網路上的評測與教學資源也最豐富,遇到問題時更容易找到解答。您可以參考我們的 1萬到8萬預算內 電腦主機菜單推薦! 來獲取靈感。
Q3:組裝完電腦後,我需要自己做「系統安裝」嗎?
A:是的,組裝一台全新的電腦硬體後,它只是一台空機。您需要自行準備作業系統(如 Windows)的安裝媒體(通常是 USB 隨身碟),並進行完整的系統安裝流程,包含分割硬碟、安裝系統檔案、設定使用者帳戶等。若對此流程不熟悉,也可以尋求專業店家如 小唐電腦 協助處理。
Q4:CPU 的內顯跟獨立顯示卡有什麼差別?
A:CPU 內顯(Integrated Graphics)是整合在處理器晶片內的顯示功能,效能較基本,適合文書處理、上網、觀看 4K 影片等日常用途。獨立顯示卡(Dedicated Graphics Card)則是獨立的零件,擁有自己的處理晶片(GPU)與記憶體(VRAM),效能強大許多,是玩 3A 遊戲大作、進行影片剪輯、3D 渲染等工作的必備零件。
Q5:我的舊電腦可以進行「桌機升級」嗎?還是乾脆重組一台?
A:這取決於您電腦的年份與規格。如果您的電腦是 3-5 年內購買的,通常可以透過更換顯示卡、增加記憶體或升級 SSD 來獲得顯著的效能提升,這是 CP 值很高的桌機升級方案。但如果電腦太舊(例如還在使用 DDR3 記憶體),主機板架構可能已不支援新的零件,這時重組一台新電腦會是更好的選擇。
Q6:電源供應器瓦數越高越好嗎?
A:不是的。瓦數應該根據您整台電腦所有零件的總功耗來選擇,並預留約 20-30% 的餘裕。瓦數太低會導致供電不穩,電腦可能無預警重開機;瓦數過高則是一種浪費,且電源在低負載下運作效率較差。建議使用線上功耗計算機,或參考顯示卡官方建議的瓦數來做選擇。
Q7:記憶體 16GB、32GB、64GB 該怎麼選?
A:對於 2025 年來說,16GB (2x8GB) 是基本門檻,足夠應付日常使用與多數遊戲。32GB (2x16GB) 是遊戲玩家與內容創作者的甜蜜點,能確保在多工處理和執行大型遊戲時的流暢度。64GB (2x32GB) 以上則主要針對專業的影片剪輯、3D 建模或需要運行大量虛擬機的用戶。
Q8:如果電腦組裝失敗,開不了機怎麼辦?
A:請先不要慌張。首先,檢查最基本的問題:電源線是否插好?螢幕訊號線是否插在「獨立顯示卡」上而非主機板?記憶體是否確實插緊(聽到兩邊卡榫喀聲)?若問題持續,建議尋求專業的電腦維修服務,讓技師用專業工具為您檢測問題點。
Q9:M.2 NVMe SSD 和 2.5 吋 SATA SSD 差在哪?
A:兩者都是固態硬碟,但傳輸介面與速度差異巨大。M.2 NVMe SSD 直接插在主機板的 M.2 插槽上,透過 PCIe 通道傳輸,速度是 SATA SSD 的 5-10 倍甚至更高,適合當作系統碟與遊戲安裝碟。2.5 吋 SATA SSD 則需要接 SATA 線與電源線,速度較慢,但價格相對便宜,適合用來當作儲存資料的副硬碟。
Q10:為什麼需要考慮「筆電重灌」,跟桌機系統安裝一樣嗎?
A:筆電用久了可能會因為軟體衝突、系統垃圾過多而變慢或不穩定,這時「筆電重灌」就像是讓電腦恢復原廠設定,能有效解決這些問題。流程上與桌機的系統安裝類似,但筆電需要特別注意驅動程式的相容性,尤其是觸控板、Wi-Fi、特殊功能鍵等。建議重灌前先到筆電官網下載所有必要的驅動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