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日报:供销合作社要走中国特色的合作经济道路
供销合作社:
要走中国特色的合作经济道路
——解读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
编者按
中发[2015]11号文件精神概览
内蒙古供销合作社:
改革之路怎么走?
1
改革目标
重点提示
1个体系1个平台
到2020年,把供销合作社系统打造成为与农民联结更紧密、为农服务功能更完备、市场化运行更高效的合作经济组织体系,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成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切实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按照自治区党委1号文件中“供销合作社系统相关项目资金由各级联合社以股代投持有和管护”的意见精神,联合相关部门制定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引导社会企业和经济组织参与相关项目的建设、管理、运营和资本的引进与融合发展。稳步开展农村合作金融服务,鼓励有条件的供销合作社发展农村资金互助合作。
加大改革试点推进力度。突出合作经济属性和公益性服务、经营性服务相结合的组织特征,在全区5个盟市、22个旗县重点推进基层供销合作组织创新、社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联合社治理机制创新、项目资金“以股代投”持有和管护的试点工作。
基层供销合作社重点解决与农牧民组织联系和经济联系的问题,提升乡村网点覆盖面和为农牧服务功能。
社有企业重点解决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股权多元化问题,培育一批农村牧区生产和流通龙头企业,探索构建社有龙头企业与农牧民紧密型的利益联结机制。
旗县级以上联合社重点解决社有资产实体化运营平台建设以及各层级供销合作社间有机联系的问题。
四个坚持
强化与农牧民的利益联结 加快推进新型农牧民合作社发展
2
●坚持为农服务根本宗旨
●坚持合作经济基本属性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3项重点任务
工作 部署
发展 现状
2014年,全区基层供销合作社数量达到458个,覆盖全区61%的乡镇;领办创办农牧民专业合作社8624个;发展乡村综合服务社3632个,占到全区行政村总数的33%。全系统通过各级基层合作经济组织,联结带动农牧民39.4万户,帮助农牧民实现收入27.8亿元。
创办一批以农牧民为主体、合作制为前提、股份制为形式、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广泛参与的新型基层供销合作社。
建设布局:与各地新农村新牧区区域规划对接。
服务功能:向农牧民生产生活全方位服务转变。
收益分配:建立入社农牧民社员分红、股权分红、按交易额“二次返利”的利益分配机制,与农牧民结成利益共同体。
加快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建设集村务、商务、服务为一体的乡村综合服务社。满足城乡居民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需求。
强化依法治企制度建设 加快推进社有企业转型升级
3
●拓展供销合作社经营服务领域,更好履行为农服务职责。主要举措是:创新农业生产服务方式和手段,提升农产品流通服务水平,打造城乡社区综合服务平台,稳步开展农村合作金融服务。
●因地制宜推进供销合作社基层社改造,逐步办成以农民社员为主体的为农服务的合作社。
●创新联合社的治理机制,构建“双线运行机制”:以联合社为主导的行业指导体系;以社有企业为支撑的经营服务体系。
改革原因
1.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供销合作社是我国最大的合作经济组织,这次出台《决定》就是要使供销合作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提升服务功能,增强服务实力,真正成为党和政府抓得住、用得上的为农服务的骨干力量。
2.推进供销合作社自身改革和发展的内在需求
供销合作社扎根农村、网点广布,在计划经济时期为保障市场供给、服务城乡群众发挥了支柱作用,谱写了历史辉煌。纵观60年发展历程,曾因不适应市场经济陷入困境,但又通过改革探索走出低谷、重现生机。《决定》的出台,将有效破解供销合作社存在的与农民合作关系不够紧密、层级联系比较松散、综合服务实力不强、体制没有完全理顺等难题,激发供销合作社的内在活力,搞活内在机制。
发展 现状
转型 亮点
2014年,全区供销合作社系统拥有各类法人企业524个,其中:自治区、盟市政府和全国总社评定的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7家,销售收入超亿元的社有企业32家。旗县级以上社有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39.4亿元。
1.以自治区农资公司为龙头,联合盟市、旗县农资经营企业和基层合作社的供销合作社农资连锁经营服务网络初步建成,农资供应继续发挥主导作用。
2.牧王公司加快与优质社会资本的联合步伐,所属牧王粮食股份公司成为自治区范围内国家粮食临储收购任务排名首位的企业。
3. 绿泰源农产品开发股份公司和绿岭瀚漠农业发展股份公司立足内蒙古绿色农畜产品资源,同步推进实体店与网上商城建设。
4. 润创冷链物流公司仓储业务与自营业务有序展开。
5.内蒙古铉力和再生资源公司电子废弃物处置项目主体封顶。
6.通辽市供销合作社利用“军利易购”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网上供销合作社+农村牧区购销网点+农畜产品综合物流市场+城市社区超市”的产销对接模式,将农牧民所需的农机具、农药、化肥等农用物资送到田间地头,对城区的市民实现了“一小时配送”。
7.乌海市供销合作社在城市社区建立蔬菜直采直销店,探索构建顺畅完善的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
工作
部署
加快社有企业实体经济建设。依托“新网工程”、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政策平台和项目补贴资金“以股代投”的政策要求,联合社会资本组建发展一批承载农村牧区商品流通、引领农牧民专业合作、开展农牧业社会化服务的社有参控股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统筹整合城乡供销合作社资源,发展城市商贸中心和经营服务综合体,提升城市供销合作社沟通城乡、服务“三农”的辐射带动能力。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做好系统内农资、毛绒、牛羊肉、油脂油料、饲草料、粮食等业务板块的资源整合,提高企业经济运行质量和盈利能力。积极参与社区服务业、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面向城乡社区的鲜活农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
强化服务基层的工作导向 加快推进联合社治理体系创新
4
1.有利于目前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
改革意义
从全国来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数量非常大,是2.5-2.7亿的常量,每年还有1000万的增量。农村谁来种地,地怎么种?农村现在迫切需要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提升,而供销合作社可以承担这样的角色,对于稳定经营制度是有好处的。
2014年 举措
自治区供销合作社制定出台了《加快基层合作经济组织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强供销合作社品牌建设的意见》,设立了基层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专项资金,组织系统内各类项目培训、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培训、相关职业技能鉴定培训近千人次。加强了政策协调和项目监督检查。建立了直属企业“三重一大”事项报告审批制度及重大项目前期风险评审制度。全系统普遍开展了行业协会、专业协会的组织建设。
工作
部署
加强供销合作社“十三五”发展战略与规划的研究。理顺理事会、监事会组织管理体制。建立成员社对联合社的工作评价机制,完善联合社对成员社的工作考核机制。逐级建立合作社发展基金制度。理顺联合社与社有企业的关系。分级组建成立社有资产运营实体平台。强化理事会作为社有资产出资人的职能,发挥监事会监督主体作用,理顺联合社监事会与出资企业监事会关系,依法依规加强对社有资产的运营监管。
2.有利于为农提供多样化、便利化、丰富多彩的服务
强化城乡双向流通功能 加快推进农村牧区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
5
在农村,供销合作社相对其他经济组织来讲,组织体系、网络比较健全。目前,供销合作社在全国已经建立了34万家综合服务社。在这样一个平台上,利用改革时机把农村的养老、幼教、文化、娱乐、超市等生活需求纳入其中,供销合作社独特的优势和作用就可以得到充分发挥,进而提升为农服务的功能和能力。
3.农民将在改革中获得哪些红利?
新的历史条件下,供销合作社是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是党和政府以合作经济组织形式推动“三农”工作的重要载体,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供销合作社诞生于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辉煌于上世纪计划经济时代,历经改革开放的大潮洗礼。在长期的为农服务实践中,供销合作社形成了独特的为农服务组织体系和经营服务体系。
重视和加强供销合作事业,是党和政府做好“三农”工作的传统。已有60多年历史的供销合作社再次受到中央层面的关注和肯定。2014年7月国家主席习近平批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继续办好供销合作社,发挥其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2015年4月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正式公布。这是针对农牧业、农村牧区发展的新情况和供销合作社工作实际,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对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作出的战略安排和部署。《决定》针对当前的供销合作社与农民合作关系不够紧密、综合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指出了下一步改革的方向:要发挥供销合作社系统优势和规模优势,创新组织体系和经营服务体系,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合作经济道路。今日,本报推出重点解读报道,分析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重大意义,探究农民将在改革当中获得哪些红利,供销合作社在为农服务方面将扮演什么角色?同时,我们将和读者一起,详尽解析在《决定》出台后,内蒙古供销合作社将如何在农牧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全面深化改革,更好履行为农牧服务的职责,密切与农牧民的利益联结,增强服务“三农三牧”综合实力。
1.提供植保、测土配方、产前种子、田间管理等服务。
2.搭建产后综合服务平台,让农民真正享受到城市居民能享有的便捷化、多样化的服务。
3.“新网工程”(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建设有效解决农产品“卖难买贵”问题和农资、日用消费品下乡问题,降低流通成本,提升流通效率,方便城乡居民生产生活。
发展 现状
2014年,各级供销合作社统筹推进农资、农畜产品、日用消费品、再生资源四大经营服务网络建设,全系统现有连锁经营企业177个,县域配送中心263个,连锁配送门店10823个;2014年售给农牧民的农牧业生产资料79.6亿元,收购农畜产品116.9亿元,完成日用消费品零售额156.5亿元,实现再生资源回收额4.4亿元,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功能逐步提升。
转型
亮点
1.总投资1.2亿元的自治区“十个全覆盖”12个县域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建设项目顺利完成。
2.自治区供销合作社牵头组建的北京·内蒙古绿色农畜产品广场于2014年10月18日在北京正式开业,搭建起了面向首都和全国的内蒙古优质农畜产品展示展销窗口。自治区党委王君书记、巴特尔主席、王玉明副主席及全国供销总社王侠主任等有关领导考察调研北京广场并充分肯定了自治区供销合作社在广场建设中的作用。
工作
部署
突出抓好“十个全覆盖”县域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建设任务。做好2015年全区12个配送中心的新建布点工作。推进2014年已建成的配送中心与乡村综合服务社(便民连锁超市)的经营业务对接。
着力提升农资连锁经营服务网络乡村覆盖面和规模化服务水平。以自治区农资公司为龙头,强化货源掌控和对县域网点的整合带动能力。依托现有农资经营服务体系,推动农资销售与技术服务有机结合,推进庄稼医院建设,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参与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
加快推进农畜产品购销网络建设。提高农畜产品经营的产业集中度和规模化发展水平。扎实推进北京“内蒙古绿色农畜产品广场”建设,构建“电商平台+直销中心+零售体验店”一体化的农畜产品宣传、展示、销售平台。